生化分析重点实验室创建于2006年1月,2009年8月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评审正式挂牌。目前,该重点实验室拥有应用化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生物发光分析、生物电分析化学、芯片毛细管电泳分析和生物传感器与分子器件等四个稳定的的研究方向。
生 物发光分析是依据活的生物体或是有酶参与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光辐射的痕量分析方法。本研究方向主要为化学发光及生物发光分析在蛋白质和核酸检测中应用。研究 内容包括发展新的标记技术,寻找合适的发光底物和增强剂,利用酶的催化放大作用,并结合其他放大技术和高效分离技术,建立灵敏、快捷的检测蛋白质和核酸的 生物发光体系,探讨其发光机理;目前该方向已建立了多种人血清中肿瘤抗原抗体的生物发光检测新方法。
生物电分析化学方向已建立了检测蛋白质、DNA、抗原/抗体等肿瘤标志物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各种电活性小分子以及金属配合物与蛋白质和DNA的相互作用等。
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方向通过设计、加工集成铂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PDMS/玻璃复合芯片,构建生物毒素、植物病毒的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检测时间有常规免疫分析1天以上缩短至几分钟,操作简便,试剂消耗量少,可满足现场检测要求,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生 物传感器与分子器件方向将电化学发光试剂固化在电极或芯片上,制备生物敏感器件,形成新的分子识别方法,用于简便的实时、活体和在线分析。设计电化学手性 识别传感器,制备对手性分子(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对映异构体具有立体响应的敏感器件,实现免拆分的电化学直接测定。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制备具有 特定功能的生物传感器。
该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在全国同类研究领域中处于领先水平。重点实验室主任由张书圣教授担任,匡少平教授、丁彩凤副教授担任副主任。
实验室现有实验面积1000 m2,仪器设备总值960万元。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34人,流动人员1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中青年教师占70%。
2006年以来,本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工程项目及工业合作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主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省基金项目11项。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译著8部,发表SCI收录论文81篇,其中影响因子5.0以上SCI论文35篇。